当前位置:  期货公司首页 > 投资者教育 > 全国法制宣传专栏 > 民法典宣传专栏
说一说民法典总则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时间:2020-11-09 14:23  来源:人民政协网  字体:    1692

诚实守信,惠民利民,见贤思齐……

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法典中能找得到吗?

民法典第一条规定的是“立法目的”。“总则”第一章“基本规定”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由此可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民法典的立法目的之一。这一规定,既符合宪法原则,也结合民法调整社会生活的实际,还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1、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民法典,有宪法依据

我国宪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明确了“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民法典将这一宪法原则加以落实,既为社会经济生活建立道德导向,也为社会经济社会确立伦理基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2、民法典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为基本原则

民法典第四条至第七条规定的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应当遵循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这些原则都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法典第八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十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公序良俗”就是社会的公共道德,是全体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可、遵循的道德准则。民法典加以规定后,就成为了判断人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基本标准。换言之,不诚实守信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的追究,这种精神体现在民法典各种制度安排中。

3、民法典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立了激励制度

民法典体现惠民利民、安宁富民观念。这一观念在民法典中也有集中并充分的体现。例如: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并进一步规定了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等。

民法典贯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民法典通篇贯穿了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等的民事权利保护。其第一百二十八条进一步规定:“法律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消费者等的民事权益保护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民法典第一百零九条规定:“自然人的人生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并专编规定人格权,明确自然人所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强调了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自然人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民法典引导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民法典规定了无因管理、不当得利制度,鼓励好人好事。规定正当防卫制度,明确因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不承担民事责任。规定保护见义勇为和乐于助人的制度,着力解决困扰人们多年的“救不救”“扶不扶”等难题。

民法典倡导与鼓励公益。民法典在“非营利法人”一节中规定了捐助法人。规定具备法人条件,为公益目的以捐助财产设立的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经依法登记成立,取得捐助法人资格。

4、民法典对有违社会公德、损害社会公益的行为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

民法典保护民族英烈,国家英雄烈士。明确规定,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须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典对“高铁霸座”“高空抛物”“偷窥隐私”“信息骚扰”等行为说“不”,规定了相应的民事责任。

民法典对侵犯知识产权、因产品缺陷致人损害、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规定了惩罚性赔偿责任。

民法典通过这些正向鼓励、反向约束的制度安排,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人们的具体行为规则。我们遵守规则,就可以得到预期的利益;如果违反规则,不仅得不到预期利益,还必须付出因违法而带来的更多成本。

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本网站亦不保证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入市依据。凡据此入市者,风险和责任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如果我们转载的文章不符合作者的版权声明或者作者不希望转载文章的,请及时联系我们: wlfqp@xfqh.cn,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